2008/10/29

打孖上,飯氣兩篇~!

am-8: we love kids in that way



**************

am-9: 又諗多咗


**special thx to David Chan~!
Kong Khong Chang © (welcome non-commercial copies)

2008/10/28

訪問:RTHK 原創空間

**原創空間**
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平台,下一步可能有公開的園地,喜歡創作的朋友可以去看看啊,這裡有訪問:

港 台 講 台 / 主持: 劉 蓮 , 鄭 皓 文


Kong Khong Chang © (welcome non-commercial copies)

2008/10/27

玩藝術#008 係真唔係呀?

臨近萬聖節,我反而對中國人的紙紮文化好奇起來。為什麼我們不會把真的衣服燒給先人?而用紙的?若是其他物件,我還理解,你不會捨得把真的「
i-phone」燒掉吧!。可是我們背靠世界工廠,一件成衣的價值,可能比不上傳統工業的「冥衣」來得矜貴呢!為什麼不用真的?我的理解是:將「紙」紮成「紙紮品」, 是用來「象徵」現實世界的物品。而祭祀的整個行為,就是如何運用這些「象徵」 。

那麼,把事情倒轉來說,你想將一件「現實世界的物品」變成「象徵」,不就是要改變它的「物料」嗎?這種透過轉變物料,將現實物品變成象徵符號的手法,藝術作品經常都會用到。





藝術家黃慧妍的創作,就充滿這種「轉化物料」的趣味。她的「Mobile Lake」是一件流動的雕塑,以布料車成一個湖,可以收進袋裡,找到喜歡的景點,就可以攤出來。另一件作品「Wong Wai Wheel Art Space」,是一個裝有四個轆的迷你展館,她打趣說是要用來避開觀眾,當然你喜歡的話,用來追逐觀眾也可以!





然而,一件模倣現實世界的作品,就必然是「藝術」了嗎?究竟這是虛有其表的東西,還是可以有自己的靈魂呢?黃慧妍面對自己的作品,有時亦有這種疑問,於是,她用畫筆和紙,把修學期間看過關於「藝術」的書都畫下來,並複製成原來的模樣,還有工作室的垃圾桶、煙盒,構成作品「References to be an Artist」。作為一個創作的人,看到這作品是非常感動的。看展覽,總是不消一刻鐘的事情,可藝術家對於作品的思考,是經年累月的。現在用畫筆一筆筆的畫下來,讓我們在這短短的一刻裡,感受那漫長時空的厚度,這絕非虛有其表的作品可以做到吧?



參考網址:
http://wwy.hk

Kong Khong Chang © (welcome non-commercial copies)

2008/10/24

mingteens-1: 校服的疑惑

請點擊圖片放大~ :)


Kong Khong Chang © (welcome non-commercial copies)

2008/10/21

玩藝術#007 從「少女體」到Helvetica


即使會被人批評心術不正,我還是要說,我對「少女體」這名字,是充滿疑惑的,試問,你能夠從少女體的字形上看到幾多少女的姿態呢?設計師終日對著電腦是多麼枯燥的工作!拜託生產商不要假「少女」之名,連這一點點的想像都抺殺掉好嗎?

好了,入正題。我們每天從報紙雜誌廣告包裝衣飾以至名片上,看到多少種「字體」?你有沒有想過,形形式式的「字體」是如何影響我們認識這世界?如果你對這些問題感到好奇的話,快去找這齣 Helvetica 的DVD來看一看吧!

話說2007年,是Helvetica這字體誕生50週年,獨立電影製作人 Gary Hustwit趁著這機會,走訪Helvetica的設計公司,多位殿堂級和新一代的設計師 ,娓娓道來那些鮮為人知,與Helvetica愛恨交纏故事。

為什麼是Helvetica呢?話說五十年前,即是二次大戰之後,不少設計師都希望從設計中表達「中性」、「客觀」的感覺,於是Helvetica就應運而生了。當Helvetica從原產地瑞士打進美國之後,影響力遍及各種媒介,例如直接有力的可口可樂廣告;為了表現有效率 、 中立 「形象」的政府宣傳文案;以至日常生活的大小告示、招牌。經過三十年的發展,1984年蘋果電腦更將Helvetica列為開機的「default」字體。(後來的Micosoft更「抄考」發展而成Arial)無怪乎不少受訪的設計師都形容Helvetica就像空氣,一種你無法從生活中抽離的元素。

好了,你以為這電影是歌頌Helvetica的電影嗎?事情沒有這般簡單,當一種字體成為「預設」之後 ,它亦象徵了「沉悶」、「一成不變」。於是,導演繼續帶我們去看後來的設計師,如何製造新的「空氣」,從而體現更多元化的設計理念。

字體的好與壞,從來都不只是「靚」與「唔靚」的問題。你有多認真去看待它,它就有多深遠的影響力。

參考網址:
www.helveticafilm.com

**親愛的大家,這是每星期日於明報連載的專欄,目的是介紹一些好玩,抵死的藝術品,歡迎大家報料:kongkee@gmail.com

Kong Khong Chang © (welcome non-commercial copies)

2008/10/18

am-3: 咁即係中定唔中?



p.s. 唔好問我點解佢會買到六合彩! :-p

Kong Khong Chang © (welcome non-commercial copies)

2008/10/13

玩藝術#006 梁詠琪 / Hannah Wilke / 愛自己



沒有正式統計,梁詠琪是不是云云女星中,擔任單一化妝品牌代言人時間最長的女星?也不肯定誰的金句膾炙人口:「要白,就要激白」定係「好似機蛋一樣」?肯定的是,我從電視報章雜誌隧道口的護膚品廣告見到她的機會,一定比電影和MV的機會多。所以我覺得,現在是人類幾千萬年以來,投放最多資源落「面朱登」的時刻。



可能因為咁,藝術家也非常關注「面朱登」的事情。生於1940年的美國藝術家 Hannah Wilke有一件作品「Gestures」,她於鏡頭前,模仿廣告中的女星塗抺護膚品的動作,輕拍自己的臉。漸漸地,她的動作變得越來越激烈,力度加重,好像要把臉上的眼耳口鼻都捽走一樣。若你有機會看到她的作品,會覺得可怕嗎?平時在廣告看到的影像,都是教我們要如何愛護那吹彈即破的臉蛋。Hannah Wilke為什麼要如此刻薄自己塊面呢?然而想深一層,今日那些千變萬化的塑身工程與科技,都鼓勵大家「對自己好啲」,實情這是「唔靚有罪」的社會壓力。而女性的身體,又往往首當其衝。而「Gestures」這作品早在1974年已出現。

Hannah Wilke是利用自己的身體作為藝術媒介的先驅。在一系列的表演和攝影作品中,為貼上迷你陰唇雕塑的身體拍照,抗議媒體不斷將女體化作單純的慾望投射。可惜她於壯年患上癌症,有感醫院的制度將死亡的過程隔離, 使臨終的病人成為一種忌諱。為表異議,她接受化療期間,亦無間斷地為自己拍照。不幸的是,這一輯作品亦成為她最後一輯作品。那年是還沒流行「自擗」的1993 年。

因此我想更正,她的媒介不是身體,是生命。

參考網址:
www.hannahwilke.com

p.s.今次堅架喇,今日開始,飯氣會在am730出現,謝謝大家!!!

Kong Khong Chang © (welcome non-commercial copies)

2008/10/06

玩藝術#005 唔好急住,攤開張枱布先!



你是Jamie Oliver的粉絲嗎?有無諗過身邊有一個像他的朋友多好?喜歡為你下廚,而你只要準備自己個肚就得喇!你們一邊「夾Band」、「chi-chat」,他就埋頭苦幹,還要笑咪咪的。先不理誰最後要洗碗的問題,像我這樣一個料理白痴,如何表達我對朋友的熱情呢?不如,學藝術家Lee Kit,畫一張餐枱布,然後呼朋喚友野餐去!



Lee Kit的餐枱布,不會乖乖的待在枱上,而是鬼馬地走進我們的生活中。有時將嚴肅的展場變成溫暖的客廳;有時將時代廣場的空地變成野餐的聚腳地;不論你是社會賢達,抑或一介草民,「枱布之上,人人平等」。究竟,是什麼令到他的餐枱布與別不同呢?



我們坐著的,隨了是枱布,還是一張畫。看看布上顫動的直線和格子,都是畫家一筆一筆畫的,你感受到當中的手感嗎?當你生活上的用品,再不是一式一樣的工廠製品,那一頓野餐,會不會吃出不一樣的意義?通常,一張畫畫完了,它與作者的關係也好像結束了。然而,Lee Kit的畫,不獨可以掛在牆上,還可以讓你坐在其中。畫家對於「什麼是畫?」這問題,有非常獨特的見解。



最近,Lee Kit於廣州三年展的畫作,是一條「封鎖現場的封條」,即是我們香港警察用藍白間那種。試幻想一下,警察不再用「膠」來分隔人群,而是用「畫」,係咪幾浪漫先!

參考網址:
http://www.lee-kit.com

p.s. am730 的column還未ready出街,還未upload到飯氣上來,下午要教班,明天,等我畫返飯氣先!! (其實九月畫了很多野的,但是未出得街住~~ -_-!!!)
Kong Khong Chang © (welcome non-commercial copies)